2023年我区成功入选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我区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学思课堂”的研究,推进学教方式变革,探索区域有效推进教学改革的实践模式。区音乐教研员高峰老师在区域学思课堂的理念下提出符合音乐学科特征的“乐思课堂”,探究“指向思维发展的音乐教学范式建构与实施”,希望通过引导教师如何备课、如何开展学与教、如何开展课堂评价为主旨开展研究,培养学思教师。
活动伊始,各片组长向所有老师解读省市教研课题课题《乐思课堂:指向思维发展的音乐教学范式建构与实施》。在课题核心内容的解读中,片组长解读了乐思课堂的概念、研究目标、研究框架、研究内容等。强调只有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思维发展相一致时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只有学生形成了音乐的思维,才能将音乐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以达到提升素养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乐思课堂基石性评价,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这样乐思课堂的教学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同时,“问题链”作为培养思维的有效方法,成为研修主题。片组长围绕“问题链”,向大家解读问题链的概念、问题链的特点及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并解析了“乐思课堂”课堂观察量规表的使用。强调问题链中的各个问题应各自独立,且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体现其内在逻辑性,高度融合成一个整体。问题链是一系列连续的且相互关联的,是关于学生的思维如何随着问题发展的假设,对教学实践以及评价体系建立都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学生的认知结构是随着问题的递进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本质上是一个从音乐认知向音乐思维不断发展的进阶过程。
教无止境,研以致远……教研员高峰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高老师充分肯定了上课教师的努力付出,并为本次活动积极参与研讨和发言的全体老师们点赞!肯定了这次活动是真正地让每一位老师的脑子动起来的教研,是真正的“头脑风暴”。同时对乐思课堂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①关注乐思课堂的实践性: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是通过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和表演音乐等实践活动来实现的,用问题撬动课堂,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感受到音乐美。
②关注乐思课堂的创造性:学习音乐要学会音乐的创造性表现手法和创造性思维方式,需要有理论基础,掌握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并有创新思路,从中掌握构建美、创造美的知识与能力。
③关注乐思课堂的思维发展性:思维发展是个体认知发展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再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在小学低年级,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到小学高年级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初中阶段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本次活动为老师们开启“乐思课堂”研究的第一步,相信老师们在今后教学中,以“乐思课堂为基”构建学科研究智库,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助推自我发展,努力成为学思型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并推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附小二年级组:谷穗 供稿